实验室简介
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198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在物理所筹建国家超导实验室,1991年4月通过验收,后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系列,并正式面向国内外开放。1995年8月通过第一次评估,获B类第一名。2000年5月通过第二次评估,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被人事部、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金魁研究员, 向涛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超导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国内超导研究学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实验室承担着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多个重大研究项目。目前在实验条件、研究水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个层面得到显著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实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实验室建立和完善的系列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自旋分辨光电子能谱、中子散射、扫描隧道显微镜、核磁共振、高压强磁场极低温综合极端条件、红外光谱等一系列高端实验研究手段,在超导和相关量子材料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的另一波高潮,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铁基超导材料的发现以及相关的物性研究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研究方向: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大致分为高温超导材料与应用、超导物性调控与谱学,关联电子材料与物态三个方向。目前共设有七个课题组: (1)超导薄膜与高温超导器件; |
人才队伍:
实验室现有研究技术人员3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人员1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6人。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优秀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三十多年来,由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的优秀科技人员,遍及世界各地的重要科研机构。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98名。
获得成果: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三十余年来,经过实验室所有成员的勤奋努力,实验室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以及其它新型超导体的发现和研究中都做出了国际瞩目的成果,在设备的自主创新研发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国际和国家许多表彰和奖励,如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与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奖、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亚洲杰出成就奖,国际超导领域重要的Bernd T. Matthias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等。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获2014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
发展目标和远景计划: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高端实验设备的自主研发,加强实验室内部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和谐科研环境的建设,并与国际、国内相关研究团队建立起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在新超导材料探索、非常规超导机理研究、以及超导相关的器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和突破。通过实验室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希望把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上一流的超导研究重要基地。